7月7日上午,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貫通儀式在西人工島舉行,標志著歷經四年34次的“深海之吻”,港珠澳大橋核心控制性工程——海底沉管隧道全線貫通。中國交建副書記、副總裁陳云出席了貫通儀式。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的貫通,不僅意味著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也意味著今年年底具備通車條件的最關鍵一道難關被攻克。屆時,開車從香港到珠海的時間,將由目前3小時縮減為30分鐘,粵港澳三地將緊密連接在一起。
陳云在致辭中表示,島隧工程已全面進入最后沖刺階段,施工任務更加艱巨緊迫,中國交建建設者將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繼續保持高昂的戰斗激情和良好狀態,絕不耽誤一分一秒,又好又快地推進各項工作,全力實現大橋最終建設目標,為迎接十九大再創佳績,向全國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據中國交建總工程師、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林鳴介紹,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由橋、島、隧和粵港澳連接線組成,是當今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因海面航道通航需要,以及受空中航路限高影響,大橋穿越伶仃洋主航道部分采用了海底沉管隧道結構。海底隧道長6.7公里,最深處超過45米,由33節巨型沉管和重達6000噸的“最終接頭”連接而成,每一節標準沉管長180米,重達8萬噸。島隧工程是大橋的控制性工程,是迄今世界長度最長、埋入海底最深、單個沉管體量最大、設計使用壽命最長、隧道車道最多、綜合技術難度最高的沉管隧道工程。
島隧工程建設的成就獲得了世界贊譽。世界著名沉管隧道專家、荷蘭TEC執行總裁漢斯先生指出:“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超越了任何以前的沉管隧道技術極限。因為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的實現,中國從一個沉管隧道技術的小國成為國際隧道行業沉管隧道技術的領軍國家之一?!?
2010年12月,中國交建建設者開啟了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施工序幕。在長達7年的伶仃洋外海施工中,建設團隊持續攻堅創新,開發和制造國際領先的成套裝備和控制系統,形成外海沉管安裝核心技術體系,先后攻克深水深槽、強回淤、大徑流等系列世界難題,創下了諸多工程奇跡:2011年12月7日,120個鋼圓筒打設完成,221天建成了兩個面積近10萬平方米的人工島;2013年5月2日首節沉管歷經96個小時鏖戰安裝成功;2015年12月,第24節沉管順利安裝成功,創造了一年安裝10節的“中國速度”;2017年5月2日最終接頭完成,沉管隧道滴水不漏,鑄就了超級工程的建設奇跡。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100公里,設計使用壽命120年,可抗拒8級地震和12級臺風,并具備防撞、防錨、防火、防水、防爆等功能。目前,島隧工程建設已全面轉入管內裝修和島上主體建筑施工階段,力爭今年年底具備通車條件。
港珠澳大橋貫通后,將成為連通粵港澳大灣區最便捷、最經濟、最有效的通道,將進一步加強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對接,增進珠江兩岸的緊密聯系,形成資源互補,助推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